为什么市面上大量的学习类书籍实用性差  

发布时间:2018/12/4  



  无聊逛知乎和新华书店,看了很多大V的知乎各种类似于知心大妈的见解,发现了一个很悲哀的真相就是这些回答大多数都很浅薄,很多只是在把国外人的观点迁移到国内。

  还有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很多都在疯狂传输一些自己都没有实践过的东西。

  对此,我只能做一只愤怒的小鸟了。

  我认为没有深入了解是不该直接发表迁移内容的,其次大神传递的信息大多数是鸡汤,没有勺子喝不到营养。

  看了知乎上各种经典学习方法,怎么连一个具体的案例也没有。

  买了一本学习方法书,从头到尾的心灵鸡汤,一个案例都找不到。

  我不否认心灵鸡汤的价值,但是没勺子的鸡汤毫无意义。

  于是我兴致冲冲去淘宝看了一下大V的书在淘宝的销量,最高的65本,其次39。

  一瞬间我释然了,看热闹和真枪实弹干仗果真不一样。

  过去的信息传递是强制的,你不想看也的看,因为个人没有发声的能力。

  如今的时代是大数据信息时代,那些没什么头脑的孩子喜欢什么就通过大数据筛选给他们浪费他们的时间,就像一个慈祥的老母亲,可是慈母多傻儿啊,当我们接受这各种UC,抖音传递给我们的个性偏好信息的时候,记得一个玄学问题:是你在玩它还是它在玩你。

  未来的信息时代一定会更像一个严格的教练或者权威严父的信息时代,向观众传输最有价值的内容,让他们阅读完信息后,能得到真正的干货,因为只有干货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而不是今天这样大量通过数据选出对方的偏好来浪费对方的时间,进行一些低层次认知重复。

  抱怨完毕,输送干货的信息时代,我们得努力去打造未来的干货信息时代。

  接触斯科特杨的《如何高效学习》比较早,这本书为很多人提供了学习认知上的变化,可是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并不大,因为缺乏案例和深入的实操解析。

  而知乎各种知识大神开始各种推广传播,各种学习方法导师也趋之若鹜,目测很多的导师是为了涨粉才写的内容。

  如果前人有伟大的学习经验,我们可以继承,但是绝对不可以停留和盲目。我认为此书有很多不足之处。包括我自己的书都有大量不足。

  我在写书的过程中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大量海量案例去帮助读者学会,诚然,我无法让读者辛苦去做训练,而且我知道哪些不做记忆训练的人最后会回答:这种记忆训练类书都差不多,没什么用的。当然也有人觉得此书惊为天人,见仁见智,我不想说书有多好,但超越这个时代太多是必然。

  提一下我书中的不足之处:屈服 期待——我联想的画面是:犯人被警察不断用警棍殴打到对方跪地求饶屈服,进入牢房不断摇动牢门垫脚期待有人来赎回自己。

  但是我实际的表述是——犯人被警察抓住屈服(屈服)下跪了,坐牢期待让自己找点出去摇晃门。

  那么为什么我脑海中真实的影像和我写书的表述是不一致的呢?

  因为为了让书更畅销,如果读者看书发现,记忆一句话要描述这么多心像会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没水平,这一切在我的意料里。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我有点心机了,在写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书不可以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必须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这两点我都做到了,所以书非常畅销。

  为什么书不能太难呢?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一定的难度又没有导师会很容易让他们阅读过程中进入习得性无助状态,一种将负面结果和自己现在做的所有事情捆绑在一起的慢性抑郁心态。而这种状态带来的结果是愤怒。如果聪明的人能打破习得性无助领悟出高深的技术,就会觉得很爽,可是聪明人毕竟是少数。

  鉴于对人们心态的了解,我将书中过难的内容删除了,还把文字表述尽可能简练化,但是简练的结果会让其中的联想很多像小说,实际上在我脑海里的心像并不是。

  这里我细腻介绍了我的创作过程中煎熬的讨好型人格心态:怕读者不懂,怕读者太难,怕读者烦,怕读者失去信心。

  接下来我通过写书的一个要点说说斯科特杨的书《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的不足之处。 

  在这个人人盲目崇拜大神的时代,只有用心的人才会独立思考。

  为什么斯科特样的书我认为不那么美好?

  书中无什么细致的实际操作案例,如果读者想得到更有价值内容,很简单,作为一个国外大V他也是要报班的。

  其次,斯科特杨的书中涉及到大量和记忆术有关的内容。

  因为我是做记忆培训的,所以我看书的视角和大家是不一样的,我每天面对的是整屏幕文字的记忆,我深切的知道,一切只是改变认知的学习方法书对于学习的当事人都是收效甚微的,出去悟性极高天赋异禀的人。

  上升到书对一个人提升很大的层面,一定必须当事人有及其深刻的认知改变、技巧改变、态度改变为提升前提。

  比如文字的记忆,斯科特样用一个简易的比喻法几页带过,其次是他的结构、高速公路、模型这些认知性改变模型,但这些内容实际上解决不了读者的实际问题。

  因此这样写出来的书本质只能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但是又可以用来大肆圈粉的花瓶。

  我不否认这是一本好书,但是在我看来只是一本认知型书罢了,改变少数聪明人,仅此而已,实事求是。

  或者我们可以假设:不论一本书写的多好,很多时候都只能停留在改变认知此地,因为没有当事人配合去做为前提,但写书的作者还是可以做出极限努力的改变更多稍微聪明一点的人。

  斯科特杨反复提到的比喻法如何去训练?

  必须让读者明白世界上很多信息是结构相似的前提下,告诉对方如何去训练找到相似结构的能力。

  那么我是如何训练我的学生的呢?

  从单独的词汇开始,

  比如:比较

  这个词如何用一个意思接近的动作表现出来。

  比如:两个人比较身高。

  宇宙是由物质和运动构成的。

  而物质的属性是特定的,运动是千变万化的。

  要让学生拥有比喻的能力,前提是他们对抽象词汇自然流畅的构建运动。

  比如:比较 选择 集中 安置 确定 关闭

  这些抽象词,如果你拥有构建单独词汇运动的能力,就有构建整体运动的能力,而整体运动就是一个比喻。

  比较电脑配件,选择其中一个,集中安置在主机箱内,对方拿来新配件点头确认,关闭机箱。

  这只是一个装机的比喻,类似的比喻我可以出十个,当然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只有做到实操给观众勺子这一步,一本学习类的书籍才称得上好书,否则在我眼里都是垃圾。

  聪明的观众,应该有一些启发了。

  智慧有时候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勇气,大多数人缺乏的不是智力,而是勇气,对大神的膜拜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不想做大V,我只做一个说实话的大傻逼。 

 

 



  原创作者:宁梓亦
  QQ:2743836678

 

 

 

Copyright(C)2015-2021 记忆宫殿培训网 www.jygd520.com 备案:桂ICP备20006286号-1 技术支持:桂林网站建设

记忆宫殿QQ群:259801655  285907006   

客服QQ:2853510348 2853510346

网络YY:68057491

客服QQ:
2743836678  

学习QQ群:
259801655
285907006 
201805657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