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真的存在捷径的,
同样资质的孩子,学习英语。
A给它一个《新东方考研词汇》。
B给他一个专业外教。
2个月后,A能达到的极限是背2000个单词。而B的极限是和英语系国家的人完成基本交流。那么差距就拉开了,高考完后,有一个高考状元提到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名校的事实,因为教育资源决定了他们一定程度的成长和学习难度。当然事情一分为二,人是内核,外因也很重要,如果当事人不努力,多好的捷径都没有价值。
拿高中词汇来说,我亲自带过2个孩子,都是英语成绩短板,其中一个3年都没有背下来多少高中词汇,用她自己的话说,喉咙喊哑了,没背多少东西,单词大多数不认识,高考最后3个月,我用记忆技巧带着她背完了高中所有单词,那么捷径就是我,我带的2个孩子英语分别提高了34和30分,所以捷径其实是存在的,这个捷径曝光了另外一件事,就是被动重复的效率其实很低,就像喉咙喊哑也没背下多少信息的这个学生一样。
我们都知道记忆都是重复,但是不同方法获得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单词:instrinsic 内在的这个单词,在我的眼睛里面是in 在 string 绳子 si死 c上吊的绳子倒过来的象形,那么这个单词:instrinsic 内在的——在我眼里就是屋子内在in有一根绳strin子,si死人上吊c(c象形上吊的绳子))在上面的画面,然后我可以在重复3次的情况下完成永久记忆,而反复念的人可能做不到。
任何一个事情都要考虑到时间成本,我们学习记忆技巧就是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在培训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英语比较好的人,包括有外语环境的,那么他们的时间成本和教育资源远远领先他人,这时候就容易产生优越心理抨击记忆技巧,这样是不合理的,以长处攻击他人短处而不考虑客观因素都是小人的做法。花10年谁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高考只有三年。
布鲁诺提到重复的概念认为:重复应该是脱离材料的复述而不是被动重复阅读,《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在书中提到被动重复的接受信息对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吸收率低下。
重复对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习而言,光靠重复是不够的,重复和其他学习原则相结合才是有效的。
美国的心理学教授一个会记忆宫殿的老师肯尼思.希格比在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个小男孩在学校写作文“I have went(我去了)”,老师让他在黑板上罚抄100次“I have gone”并且告诉他写完才准回家,然后去开教室会议了,她回来后发现白板上写了一百遍“I have gone”,最后潦草地写着“I have finished,so I have went”,一个老教授25年一直读一篇祈祷文,读了5000遍左右,所以他大多数时候不用注意力就可以脱口而出,但是他不能完整背诵出来其中的内容。
当多数人可以一字不漏复述一个内容的时候都会选择停止继续学习,而我会选择继续重复这种百分之百的复述,我称之为过度学习时间。我常常和我的朋友说我的性格就是一个凿子,只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点就会花许多时间凿进去,直到我能获益颇丰为止,所以我的座右铭是:专注而灵动。
“过度学习”是指继续重复学习,从而超出刚好掌握和单纯记忆的程度,很多时候学习记忆术的人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我记得比别人快,而且短时间内能百分之百复述,所以我就不继续过度学习了,而那些机械记忆的人由于对自己的记忆没信心,记忆速度也慢,他们反而更愿意过度学习,因此有时对自己记忆能力的恐惧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3组人记住了一个名词列表。第一组人刚好回忆所有词汇就立即放弃学习,百分之零过度学习。第二组人刚好能回忆所有词汇并且花费一半时间继续学习,百分之五十过度学习。第三组人刚好能够回忆并且花费一倍时间学习,百分之百过度学习。研究最后发现,过度学习程度越大的人在任意时间提取信息的效果更好。
很多时候我发现过度学习的好处,同一个事物如果你不断深入重复进去,比如刚背下10条销售法则的人可能觉得毫无用处甚至是一些类似于心灵鸡汤的感觉,但是过度学习并且将他们背入潜意识成为优质记忆之后的人,可以通过这些法则组织出无数帮助自己销售的语言,但是别人并不知道其中的秘密,我喜欢规律和规则,只要涉及规律和规则的东西我都会过度学习,因为我可以用这些东西组织出无穷无尽的事物,那么过度学习其实帮我完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过度学习还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考试临时抱佛脚并不能在考试结束后很好的保留知识,因为勉强学习到的内容,被遗忘速度很快。临时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很依赖老师出题的方式适合你的记忆模式,学习不足让你记忆若即若离毫无安全感的情况伴随着大多数死记硬背的人。
过度学习和主动输出式的重复会让你学到更多,信心增强,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让很多人在一件事物中找到了主要的概念或者框架,然后把内容转化成为有意义的想法,在现实中获得一些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