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中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能够用英语上高等数学课。今天,清华大学的学生阅读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课本有语言障碍。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今天的硕士生,不如70年前的中学生。
70年前的教育,是“先念书、后读书”的教育,是四两拨千斤的教育——中学生花200小时学英语,一年而能读林肯传;今天的教育,是老师辛辛苦苦、满头大汗“替学生学习”的教育,是千斤拨四两的教育——中学生花4000小时学英语,7年而不能读安徒生。
那时候的老师,几乎没有人得咽炎;今天的老师,几乎没有人不得咽炎!
那时候,培养人才的效率,与犹太人相比都毫不逊色。西南联大几千人,留在大陆的有118人成为院士,去了台湾的成大器者并不比大陆少,去了美国的有世界级数学大家陈省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以及一大批美国一流大学的教授;燕京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每年招生300多人,1919年创办,1952年结束,历时33年,前后共计9988位学生,产生了33位院士,91位学科奠基人。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感慨:“大学之谓,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今天的学生,从6岁步入校门,到二十一二岁大学毕业,一直都是考生——一个忙于做题而无暇读书的学生,不可能成大器;一个忙于考试而无暇读书的民族,不可能有希望!
念书是修路,读书是走路。
用读书的方法念书,用走路的方法修路,必然失败。许多人甚至有些老师,也不明白念书与读书的不同。
念书,就是重复。
而如今我们不需再经过大量的重复来记忆,而拾起了古老的记忆宫殿,希望你能够使用这古老之术学习更快更高效。
尽管英语单词数量巨大,百万之众。然而,1%的单词构成99%的文字,99%单词构成英语1%的文字。1000常用单词的重复,构成任何一份报纸、书刊、试卷、90%的文字;1000常用单词最重要,掌握这一千单词就掌握了英语90%的天下,这就是四两拨千斤。2000基础单词的重复构成任何一份报纸、书刊、试卷、95%的文字。
2000基础单词是铺路石,念书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用铺路石把羊肠小路铺成高速公路。
为什么很多培训不靠谱?
现在是全民学习,父母会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工作者花费重金对自己进行培养,但很多人说这些培训不靠谱,我觉得也是,很多培训讲师并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尤其是记忆文章文字的经验,讲的内容是否能落地很我表示怀疑。就像时下的成功学大行其道,但是学生很多并没有成功,只是成为那些心灵鸡汤大师的鸡汤被喝掉了而已,为什么呢?因为成功来自一件件脚踏实地的小事和实践+努力奋斗做项目,怎么可能靠几句励志的话成功呢?就像记忆培训一样,真正要让学员成为高手,需要带领他们去进行大量的实战训练,然后通过训练+总结适合他们自己的记忆策略,有些学员适合逻辑策略,有些学员适合谐音策略,一个好的老师在于懂得因材施教,而不是所有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案去教学。曾几何时,我路过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看到他们拉大旗,画大饼营销之势猛烈令人汗颜,然而很少有真正设身处地为那些学员的能力提高和切身利益着想去做有价值的培训的机构。我见过一个营销培训的课程,里面的培训内容几乎全部是以营销实战训练为主,并且以学员的实战回馈来进行培训讲课的,所以我决心将我们记忆宫殿培训网的培训也做成他们一样的真诚、靠谱、不搞一次吃个胖子的假大空圈地运动培训课程,细水长流,马云说过:我们的人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而在于经历了多少,我们不要在乎自己得到了多少回报,而是要看自己贡献出了多少价值,这就是我们的信念。
讲师回答:光有上课,那只是成功的10%几率,关键要像我们这样有大量实战训练啊,没训练根本记不快、记不住,用的时候还是自己老一套……就像咱们上课学知识,关键是每堂课带你们惨绝人寰的训练……
李小龙说过一句名言:不怕练过10000招的对手,就怕把一招练过10000次的高手!
这句话说得很明白,把一招练习到极致,那就是绝招。我们学的就记忆宫殿(记文字/记英语单词/英语句子),用的也是记忆宫殿(记文字/记英语单词/英语句子),能练习到极致,你就是高手。
在课程中想尽一切办法,又是推,又是拉,又是拽,又是罚,又是鼓励,又是督促,又是建议,让你把一招练习10000次,成为你武功的绝招!
想一想,你自己天天练一招,练100遍而看不到实效,或许放弃啦,因为你没有那个执行力去完成10000次的训练。
|